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艺术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论坛隆重举行

作者:wy 日期:2013-01-01 00:00 点击数:

明确学科自身定位  探讨研究生培养模式

  艺术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论坛隆重举行

20101125下午2点,西南交通大学2010研究生导师论坛艺术与传播学院分论坛在犀浦校区8210会议室隆重举行。

校工会副主席、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卫华,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王斌,艺术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李岗教授、院长徐行言教授,副院长徐伯初教授,中文系,传播系,美术系等诸系主任和党政领导,全体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以及研究生代表出席本次论坛。论坛由艺术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李岗教授主持,采取参会人员重点发言和共同研讨的形式进行。

作为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导师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以“理工科背景下人文艺术类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及对策”主题,结合学院人文艺术类学科的特殊性质,深入探讨在目前学校的教育背景环境下,学院各个学科的自身定位和建设,以及如何立身于人文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问题。

论坛伊始,徐行言院长首先强调了举办此次论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简要概述了学院在交大理工科背景下从学科建立继而学院成立10年来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指出了研究生教风学风和管理中尚存在的不足。对此,他希望研究生导师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踊跃发言,为学院研究生教育建言献策。

中文系主任汪启明教授首做主题发言。针对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汪教授建议首先要转变观念,明确研究生教育在学校转型阶段的重点发展方向;第二要扩大研究生生源,提高研究生质量和导师质量,完善培养机制;第三要完善导师评价机制,明确人文艺术类课程报告的质量评价标准和发表学术论文的标准等。

传播系杨琴副教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研究生培养方式中存在的“放养”与“圈养”、“学”与“干”、“砸”与“捧”三组矛盾,引起了大家的广泛思考。艺术家舒群老师建议学院建立学科之间的互动平台,加强人文艺术类不同学科教师之间沟通和交流;同时寻求更多的社会资源,拓展学术伙伴,创建合作平台,打通路径,创造机会加强宣传,提高学院相关学术声誉。

副院长徐伯初教授指出学院应该树立大文科意识,加强学院各系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成立理论团队、设计团队,同时促进各个学科与学校优势学科结合,实现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助国家在应用实践类学科发展专业学位的契机,加强永利官网艺术专业学位【艺术设计(MFA)、工业设计工程】的发展。学院党委吴晓雄副书记则从研究生高年级存在管理难度的角度切入,与研究生导师们交流,如何形成合力,有益于研究生的培养及管理。

在自由发言环节,各位老师围绕论坛主题以及研究生培养问题各抒己见,分别从导师、学生、学院和学校等方面发表见解,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一是在导师方面,应深入坚持研究生导师理念,提高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到实际项目中实践,检验知识;强壮师资力量;加强导师之间交流与沟通等。二是在学生方面,要自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培养批评意识,掌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坚固基础理论知识;定期召开学术沙龙,促进资源共享。三是在学院和学校方面,加大专业书籍的扩充;配备实验和技术人员,促进学生设计发明的成果化、市场化,使学生资源得到合理且充分的利用;完善人类艺术类学术水平的评价机制,奖惩机制落到实处;在学院各个学科之间建立平台,确立研究轴,明确各自的职责,共同发展;转化研究生管理的传统模式;多渠道加大招生宣传的力度和广度,确保招生的数量和质量;建立研究型团队,引进优秀的导师等。

最后,张卫华教授做总结发言。他对学院各位老师激情澎湃的发言和表现出来的责任感表示赞许,对学院人文艺术类学科能够在理工科背景下迅速地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表示敬佩。张卫华指出,本次论坛主题突出,希望艺术与传播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和学院发展过程中明确自身定位,加强文科与学校优势理工科的融合,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为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实现贡献人文艺术学科独特的力量。

至此,艺术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论坛圆满结束。